"可持续性发展" 报告是指揭示一家企业如何将环境、社会和治理(ESG)因素融入其运营中,以及为改善这些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。全球范围内,几乎有20个致力于不同目标的组织机构参与了制定“可持续性发展”报告的标准,其中包括非营利组织、商业财团以及联合国相关计划的组织(29)。
这种异质性使得报告标准的协调统一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。例如,属于 "欧盟企业 '可持续发展' 报告指令"(CSRD)适用范围的公司,必须按照欧洲 "可持续性发展" 报告标准(ESRS)进行报告,而这些标准与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(GRI) 发布的最广泛采用的标准存在差异。与此同时,公司还必须遵守“欧盟分类法规”(EU Taxonomy Regulation)。该法规强调环境可持续的商业活动,以及“企业'可持续发展'的尽责调查指令”(CSDDD),该指令侧重于人权与环境尽责调查(30)。
尽管遵守多样化的 ESG 要求可能既复杂又昂贵,但全面的 ESG 报告所带来的好处却远不止于仅仅满足监管的要求。增强 ESG 透明度通常便于企业识别低效环节、降低成本并实现可观的财务收益,由此推动企业采取行动。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,有效实施ESG政策可提升高达60%的运营利润,例如通过降低能耗或减少用水量来获取利润(31)。
美国和欧洲的投资者也越来越重视ESG因素,将其作为降低风险和投资组合波动率的战略(32)。环境指标通常受到广泛关注,特别是一些公司自愿承诺参与基于科学的目标倡议计划(SBTi),而许多领先的企业也均已加入该倡议计划。另一方面,社会因素诸如室内空气质量、热舒适度、照明和噪音水平也同样重要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占用人的安康与福祉,其可降低长期的健康风险、预防疾病,并可提高工作效率。随着透明度已成为一项基本要求,目前有86%的标普500家企业自愿披露ESG数据,进而加强了投资者与客户之间的信任(33)。